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2:15 点击次数:169
地产江湖中,有一个人的预测总是准得令人咋舌。过去二十多年间,每当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转折点,他几乎都能给出惊人的精准判断。作为万科集团创始人,王石的每一次公开发言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。2025年4月,王石再度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作出预测,引发广泛关注。
"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底部修复阶段,未来两年将迎来结构性回暖,但绝不会回到过去那种全面狂飙的状态。"**这是王石在深圳一场高端房地产论坛上的最新判断。他强调,中国房地产市场正步入存量时代,行业格局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构。
回顾王石的预测史,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前瞻性。2007年,当大多数开发商还沉浸在房价永远上涨的幻想中,王石就公开警告"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"。随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中国房市短暂调整,证实了他的判断。2009年,当市场普遍悲观时,他又一反常态地表示"调整已经结束",随后房价确实开启了新一轮上涨。2016年,他提出"房地产周期拐点已至"的观点,此后限购、限贷政策接踵而至,市场降温明显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,有42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,比2024年第四季度增加7个。一线城市新房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.7%,二线城市上涨1.2%,三四线城市则仍处于同比下降0.8%的状态。这些数据印证了王石所说的"结构性回暖"正在发生。
**中国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在2025年3月发布的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》指出,中国住房市场正从"增量扩张"转向"存量优化",全国住房自有率已达到71.8%,远高于美国(65.1%)和日本(61.2%)等发达经济体。**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速放缓,使得住房需求已从"刚需热潮"转变为"改善型需求"和"养老需求"双轮驱动的模式。
对于王石的最新预测,不少业内专家纷纷表示认同。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的《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》也持相似观点,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近两年的深度调整后,已基本触底,但反弹动力有限,将呈现"缓慢复苏、分化严重"的特点。
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国计民生。数据显示,2024年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对GDP贡献度降至13.8%,较巅峰时期的近30%已显著下降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"房住不炒"定位不变,同时要求"因城施策"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针对当前市场状况,王石提出了三点独到见解:
**第一,城市分化将更加明显。**他认为,未来五年,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和少数热点城市群内的房价仍有上涨空间,而大量三四线城市和人口外流区域的房地产将面临长期低迷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,到2030年,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5%左右,但新增城镇人口将主要集中在19个主要城市群内。
**第二,租赁市场将成为新蓝海。**王石指出,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逐步向"租售并举"模式转变。他预测,未来五年租赁人口占比将从目前的约21%升至30%以上。政策层面,住建部于2025年1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要建立"租购同权"制度,保障租房居民享有与购房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。
**第三,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。**王石预计,未来三年内,中国前20大开发商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约45%提升至60%以上。2024年以来,已有超过100家中小开发商宣告破产或实质性停业,行业洗牌正在加速。"只有具备强大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。"他如是说。
面对王石的预测,网络上出现了不同声音。有网友评论:"王石又开始画大饼了,他2016年说房地产结束高增长,结果2017、2018年房价还在涨。"也有人力挺:"过去二十年,王石的预判虽然有时间差,但方向基本都对,尤其是在判断拐点方面,他的准确率在业内是最高的。"
深入分析王石的预测逻辑,可以发现他始终关注几个核心因素:人口结构变化、城市化进程、政策导向以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型。2025年初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,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7.8%,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;同时,全国户均人口降至2.62人,较十年前下降0.56人,小家庭化趋势明显。这些人口结构变化必然深刻影响住房需求模式。
从政策层面看,2024年下半年以来,各地纷纷出台"认房不认贷"、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,2025年初又推出了房贷利率下调、公积金支持力度加大等措施。央行数据显示,2025年3月,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.8%,创下历史新低。这些政策释放了明确信号:政府希望通过适度刺激,实现房地产市场的"软着陆"。
王石的预测也引发了对购房时机的热议。不少置业顾问开始引用他的观点,建议客户"现在正是入市好时机"。对此,王石在后续采访中特别强调:"我只是分析大趋势,房子是用来住的,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和需求不同,不能一概而论。"
在资产配置角度,王石认为,房产在中国家庭资产中的占比将逐步下降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居民资产中,房产占比已从2017年的高点77.7%下降至69.5%。"未来十年,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入和居民投资意识提升,这一比例可能会进一步降至50%左右,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。"
针对房企转型,王石给出了清晰建议。他认为,传统开发模式已难以为继,房企必须向"投资开发运营服务"一体化转型。"未来的房企将不再是单纯的卖房子,而是城市空间的运营商和服务商。"万科自身也在积极布局长租公寓、商业运营、物业服务、养老服务等领域,2024年非开发业务已占集团总收入的32%。
反观市场现状,王石的判断确实有其依据。2025年一季度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.2%,结束了连续十个季度的下跌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也从2024年的-9.6%收窄至-5.8%。市场回暖迹象初显,但力度有限,呈现出典型的"结构性复苏"特征。
从供给角度看,开发商拿地态度依然谨慎。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2.3%,溢价率仅为5.7%,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。这表明开发商资金压力仍大,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。
从购房者角度来说,当前市场确实存在不少机会。多个城市房价已回调15%-30%,加上各类优惠政策,购房成本大幅降低。不过,正如王石所言,城市分化将更加明显,购房决策需要更加精细化,不仅要看城市发展前景,还要关注区位、物业类型等多方面因素。
展望2025年余下时间及2026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如何演进?王石给出了一个相对乐观但又不失谨慎的判断:"若无重大政策变动或外部冲击,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,一二线城市可能出现5%-10%的温和增长,三四线城市则将继续调整。"
对比过去二十多年的历史,中国房地产市场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步入"新常态"。那个依靠高杠杆、快周转创造神话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理性、更加专业、更加多元的市场格局。
如果王石的预测再次言中,那么对于普通购房者、投资者、开发商,以及整个中国经济来说,都将面临深刻的转型与调整。这不仅仅关乎一个行业的兴衰,更关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。
你对王石的最新预测有何看法?当前是否是入市的好时机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,或许你的经验能给他人带来启发。